课程矩阵:课程&教学设计的利器

Li-dudu老师 发表于 2020-4-9 16:15 Thursday 以学习者为中心 超过1879围观 0条评论

1.四种说法 意思不同

咱们平时说的“课程设计”这个词,常有四种不同的说法:

1)大作业:一门课要结束的时,老师给学生布置的综合性大作业。当然这种课程设计大作业或许也会在学期内某个时间点来布置。学生所产出的成果物是作业(Course Project)。

2)课程设置表:是一个专业大学本科四年开什么课,这些课都开在哪个学期的计划表,产出的成果物是人才培养方案后的课程计划表(或设置表),这种课程设计又叫课程体系设计或课程设置(Curriculum,但这个词在欧洲高校里好像用的也比较模糊,有时候一门课也叫Curriculum)。

3)课程设计:授课教师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对于一整门课如何开展教学所进行的设计,教师所产出的成果物是教学大纲,也叫课程大纲(Syllabus),此类课程设计更偏向于一门课的系统化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

4)教学设计:授课教师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对一个完整的教学单元(或一讲、一章、一个模块、一个专题等,下同)如何开展教学所进行的计划,产出成果是教学设计单(教案)以及各种资源,包括教学目标、教与学的活动与资源,以及学习效果评价,即:教学设计(Teaching PlanTeaching Design)。

本次讨论的是最后两种,即:一门课的设计(课程设计)和一个单元的设计(教学设计),重点讨论的是教学设计。


2.落实教改 略带尴尬

大学既然要搞教改,无论是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就得搞创新,就要轰轰烈烈地引入新理念。而课程和教学的确是教改的抓手,老师不会不要紧,学校给请大咖、专家来给大伙搞培训、开工作坊。

对一门课的设计,常用工具模型包括ADDIED芬克的有意义的学习框架、迪克-凯里的ISD Instructional System Design )、罗伯特·海涅克的ASSURE模型等,这些模型大都晦涩难懂,即便是参加了专门的培训学习或者网上的慕课学习,作为非教育专业出身的高校教师由于缺少基础的教育方面的知识储备,很难搞明白里边的渠渠道道。

而对一个教学单元的设计,方法和模式那就多的去了,这简直就是一场又一场的“教改盛宴”,这些设计模式大多和具体的教学模式或教学法有关,例如九段教学法、BOPPPS、对分课堂、五星教学法、5E模式、学习对话框架……甚至于一些来传授理念的报告讲座,大咖专家一走,名词在传着传着就被叫成了教学设计,例如OBE教学设计。而且几乎每种教学设计方法或模式都有自己的方法论,都提供有教学设计的步骤的模板表,每来一个专家培训,就会带来一套新的模板,而且大多数时候,和教师所在学校、院系所要求的教案模板不一样。那么尴尬来了,本来学完后还用的还不是太熟,再加上也学校的要求不一样,用吧,学校有一套要求,必须按那个来;不用吧,热爱教学的老师确实还想在搞科研发论文评职称的宝贵时间中抽出时间来搞教改,提升自己的教学质量。所以只能常常把希望寄托在管理制度政策的支持上,有些老师也会觉得新政未出台之前,不用也是理所当然的,等出了政策再说吧,免得出教学事故受罚。有些管理者先知先觉,听了专家的课觉得有效,那就改,“教案改成某某模式的”,全校或二级学院一刀切,或许短期内确实能看到一定效果,但其实很多老师想说自己真不容易啊。

  那么问题来了,有些老师学完后本来还不明觉厉着呢,所以只能寄希望与参考所提供的填写好样例模板,硬着头皮往进套,只能新瓶装旧酒,充其量也就是给老的做法穿了个新名词的马甲而已,给效果可能还不是那么太确定的做法安了个高大上的新名词而已。以至于我见过一些教学设计,样子没问题,但内容对不上,对不上是个什么梗?打个比方吧:假如有一个教学单元告诉学生目标是明天从西安到北京;教学活动是在某品牌S店指定的区域试驾一款新车并说出试驾感受,而评价则是西安到北京的高速路是否平整,这样的设计都说的是和交通有关的事儿,但确实老师这样教完了,学生在指定区域试驾的再好,你都没法评价高速路是否平整,也根本实现不了明天到达北京的目标。其实这位老师可能是想这样设计:目标是请同学明天自驾从西安到北京,活动是不同小组可以选择不同高速路线,到达北京后,分析那条路更节约时间和资源,并评价哪种车更舒适,性能更可靠。评价是首先能按要求到达北京指定地点,其次对高速路况的分析全面准确,最后还有对车辆的评判合理有效。

 

3.课程矩阵 一种利器

课程矩阵可以克服上述存在的问题,什么是课程矩阵呢,其实就是一张二维表。是华中科技大学赵炬明教授大量研究了美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后,率先在国内提出的课程教学设计工具:课程矩阵具有反向设计的理念;并且既可以设计一个单元,也可以把各个单元完成后合起来成为一门课的设计,实现教学设计与课程设计的统一。课程矩阵不受教师拟使用的教学方法、模式所限,如果把食材当做教学内容,调料当做教学方法或模式,这个矩阵就像是炒菜的锅,教师就是厨师,教师在目标确定的情况下,开多大火,什么时候放什么调料等都不受限制。如图1所示。

 2020-04-09

1 课程矩阵

此表共5列,在进行教学设计或课程设计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填若干行。第二行上的数字编号是填写次序,这里的具体目标是指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大纲的相关要求,学习结束后学生能够产生什么样的行为或思想上的改变,制定目标时需使用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中的行为动词;再具体目标反推学生要产出什么成果,这些成果做到什么程度,才能证明学生实现目标了,即学习效果评价;再用评价反推要实现评价中的要求学生需要做哪些事;再反推老师需要提供什么资料、给予学生什么样的支持与帮助[1]。学生的学法和老师的教法即我们日常所说的教学方法或教学模式,这四列应有明显的对应关系。最后再确定一般陈述性目标,一般目标这个单元教学结束后大的目标,可按为知识、技能、素养三个维度,使用了解、理解、掌握等一般性词语来描述,这是教学设计流程视角。图2是已经填写好的一份样例,是《管理学》课程,计划这一个单元的教学设计[2]

 2020-04-09

2 课程矩阵填写样例

4.遵循科学 切实有效

课程矩阵并不是美国高校凭空创想,如果我们仔细和常用教学设计模型对比的话,不难发现其实是从整合了D芬克的综合性课程设计与反向设计理念改进而来[3],其创新之处在于将目标分为了具体目标和一般目标,强调具体目标应精确且能够测量;活动分成了学法和教法,并且先考虑学法再考虑教法,如图3所示:

 2020-04-09

3 课程矩阵的演变

课程矩阵提供了一套思路,教师在刚使用的时候可以在教学设计专家或教学设计师的指导下详细的填写这张表,等熟悉了后,将矩阵中反向设计和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思路、方法融入自己学校所要求的教案中即可,不用改变教案格式,并且各个单元的加矩阵起来,也可以成为课程大纲的内容。

此外,由于课程矩阵延续了对具体目标-评价-学法-教法相对应的要求,如果教师能按这个要求来,就会极大程度的避免无效设计。

 

参考文献:

[1]赵炬明.聚焦设计:实践与方法()——美国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学改革研究之三[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02):30-44.

[2]该课程矩阵的填写样例为西安欧亚学院物流贸易学院吴少艾老师提供

[3]]L··芬克著,胡美馨等译.创造有意义的学习经历——综合性大学课程设计原则[M].浙江大学出版社:杭州,2006:


文档信息:

编辑日期:202045日(周日)

·如您觉得本贴内容对您有帮助,欢迎转发朋友圈、转发到您学校老师的群里和大家分享。欢迎留言交流。


说明:

·本文为自行撰写,其中的图2的文字内容为吴少艾老师提供,在此表示特别鸣谢!。

·本文并非严肃性学术论文,不当之处在所难免,还望各位老师留言批评指正!

·欢迎转载,本文按照CC知识共享协议共享,请遵守该协议中:署名-非商业用途-禁止演绎-相同方式共享。

·本文同时发布在了我的个人自媒体,微信公众号“玩转教学创新”欢迎扫码关注。

2019-03-30






»版权所有:《SCL教学范式探索者》 → 《课程矩阵:课程&教学设计的利器》;
»本文网址:http://bb.ithinkman.net/?post=99
»除特别标注,本博客所有文章均为原创. 互联分享,尊重版权,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
  • 各种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