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中心的Bb《课程大纲》的编制与部署
以学生为中心的Bb《课程大纲》的编制与部署
1.释义
以学生为中心:美国教育家、哲学家杜威认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指学生是学习外部活动的控制者和管理者,重视和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又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的教与学方法。
参考链接:http://wenku.baidu.com/view/16400821a5e9856a56126080.html
《课程大纲》(Syllabus):是学生用来明确某一门课程学习目标、学习行为和学习评价等内容的一份教与学文件。同时也是一份教师与学生的契约性的文件,需要在首次上课前发给学生或呈现给学生阅读。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类似的文件是《教学大纲》。如某课程采用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则可用《课程大纲》替代《教学大纲》,以便于学生获得更佳的学习体验及更好的学习效果。
2.编制
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大纲可包含课程介绍、教师介绍、学习目标、参考书目、评价方式、学习内容等内容。
2.1.课程介绍
介绍课程在学生学习的专业中的作用、对学生未来职业的帮助、先修课程和后修课程等(注明能力)。
2.2.教师介绍
介绍授课教师的姓名、部门、职称、背景、联系方式,特别注意的是,教师应把自己曾获得的荣誉一一列出。
2.3.学习目标
列出本门课程的行为目标,注意是行为目标而不是教学目标,否则又回到以教师为中心的老路。行为目标是指学习结束后,学生能够做到的是什么。
准确的描述学生能够做到什么,应该使用布鲁姆分类教学法中关于认知过程维度6个层次的行为目标动词,例如识别、回忆、辨认、归类、对比、建模、实行、运用、整合、分解、判断、建构等。教学目标与学生的行为目标的区别详见下方2个截图:
图1是传统的教学大纲中的教学目标
(图1截图来源http://lawlab.whu.edu.cn/3/51/260.html)
图2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大纲中的课程行为目标
(图2截图来源http://blog.eurasia.edu/article.php?type-blog-itemid-531.html)
通过对比不难发现,图1中学习责任的主体是教师,学生所掌握的东西的实施者是教师,隐含的意思是,责任人也是教师。而图2中学习责任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所掌握的东西的实施者是学生本人。责任人是学生,这就是以教师为中心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的最大不同。
2.4.参考书目
将学习整个过程中教师推荐给学生阅读的书目全部列出,当然要把参考教材放在首位。注意是学生学习时需要阅读、参考的书目,而不是教师教学时需要阅读、参考的书目。
建议除了这些书目的名称、作者(译者)、出版年份版本号、出版社、ISBN号之外,加上书籍封面的图形,和本校图书馆的书库号,便于学生借阅。
2.5.评价方式
详细的说明课程的评价方式、并列出评分计划。必要时可向学生提供课程分数计算的示例。
2.6.学习内容
分章节(单元、模块)列出本环节学生的学习内容是什么,建议使用表格。
2.7.推荐阅读
西安欧亚学院通识学院,张小虎老师编制的《名家名著导读与欣赏》大纲
http://blog.eurasia.edu/article.php?type-blog-itemid-531.html
Dallas County Community College District,信息安全基础
http://wenku.baidu.com/view/2ac8beeb856a561252d36ff4.html
某大学机械图课程大纲
http://myweb.fcu.edu.tw/~pwhwang/drawing2/syllabus.pdf
3.部署
3.1.放置位置
可以新建一个一级内容区(即课程菜单或按钮),也可以在课程介绍中新建一个《课程大纲》文件夹。
新建一级内容区的方法:在课程菜单上方按+号即可。在课程介绍用建新文件夹的方法:内容区的菜单栏中创建内容-内容文件夹。
3.2.部署方法
建议先将《课程大纲》在Word中编制好,然后粘贴到Bb9的课程大纲生成器中。
课程大纲生成器需要在Bb9内容区的菜单栏中启动。如图3所示(估计是翻译问题,此处Bb9叫课程提纲,编辑器页面上有一处叫教学大纲,其实都是同一个意思。在编辑器的页面不难发现,默认的3个模块完全是为以学生为中心而生的):
图3 在bb9中启动课程大纲生成器
启动课程大纲生成器后,会得到图4所示的页面。如希望学生直接在网页中看到课程大纲,则默认红圈中的选择即可,如希望学生下载后再看到,则可以选择“使用现有文件”选项。此处将以“创建新课程提纲”为例介绍。
图4 课程大纲生成器的选项页面
添加课程名称后,则启动“课程提纲生成器”其默认的模块有3个,分别是《说明》、《学习目标》、《必要资料》。建议按照表1对照粘贴后按下提交即可。
说明 |
课程介绍 |
教师介绍 |
|
学习目标 |
学习目标 |
必要资料 |
参考书目 |
评价方式 |
|
学习内容 |
当然,教师也可以修改这三个网页文本编辑器的名称。以便于符合自己教学所需。
4.互动
课程大纲编制、部署好后,并不能保证每个学生能主动的去阅读。教师可以使用个人日志、作业等方式促进学生与学习资料间的互动。以保证大纲成为与学生之间的学习契约。
4.1.个人日志法示例
要求学生完成一份个人日志:请阅读课程大纲后,列出本课程本学期的学习计划概要。此日志可以给学生一定的分数。
4.2.作业法示例
要求学生完成作业:请阅读课程大纲后,在本作业的注释中写出:我已阅读**课程提纲,本学期,我愿实现所有的学习行为目标、根据课程进度完成学习内容,已知道并愿意遵守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及成绩计算办法。此作业也可以给学生一定的分数。
建议首次和学生见面时向学生说明需要课后自行阅读课程大纲,并需要完成bb中的这项任务。
[说明]
本博文含有大量的探索性未广泛验证的做法或内容,故请各位不要在撰写论文时参考、引用任何文字。以保证您的学术论文的严谨性与科学性。
欢迎各位老师能在自己教授的课程中积极实践,并与我一起探索、探讨实际的使用效果。
»本文网址:http://bb.ithinkman.net/?post=47 ;
»除特别标注,本博客所有文章均为原创. 互联分享,尊重版权,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地址;
各种观点